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展翅腾飞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6-03-08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展翅腾飞工程)实施方案

201638日)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促进大生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形成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在本科生中实施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展翅腾飞工程)。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以日常学习训练、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比赛为抓手,构建高标准、大强度、常态化的训练模式。

一、组织机构

 成立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办公室负责推进、检查、评比和落实。

 (一)领导小组

 组长:谢祥云

 成员:吴焱生 邹祥福 曹文胜 杨玉豪

 (二)办公室

 主任:杨玉豪

    成员:刘晶 熊志平 黄金锐 刘华 罗贤强 张平 张科锋 谢利红 刘赛华 陈少英 杨寒彪 秦华妮 王喜建 梁碧云

二、主要措施

1、基础知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的认识和学习,为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实行晚自习制度,成立学习小组,各班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的学习交流会,随机抽取5人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一个学期完成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2篇,题目由班导师拟定,4月和6月底分别提交论文。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个学期完成1~2道数学建模题,题目由学院下发。各班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经验交流会,随机抽取5人介绍数学建模进展情况。所有学生第16周完成数学建模,提交不少于8000字的建模报告。通过数学建模,逐渐形成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专业能力。二、三年级的学生3人一组,每年申报1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立项的,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未获立项的,也要完成所申报的项目,为继续申报作准备或提交作品参加相关比赛。

    根据所在专业,人人参加每年举办的数学建模赛、模拟课堂赛、云计算应用创新赛、数据挖掘赛等学科比赛。选拔参加校外上述相关学科比赛,通过学科比赛中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3、专业技能训练常态化。二、三年级师范专业学生参加每周开展的课堂教学训练;二、三年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每学期完成1~2件软件类或数据挖掘类的作品,题目自行拟定或学院下发;二、三年级精算专业学生每学期完成12篇较高水平的数据分析论文,题目自行拟定或学院下发。在训练过程中,每月随机抽取5名学生介绍作品完成情况。

    4、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举办学业和职业规划讲座、相关的学生竞赛实践活动,以及请专业老师个别辅导等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制定和实施好个人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辅导一、二年级选择专业模块,选课前,专业老师集中开展选课指导,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选课。

5、组织各种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期开设5期以上的科技文化大讲堂,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培训,拓展学生眼界,增强专业学习素质和文化素养。

 三、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不定期开展检查和随机抽查,督促人人

参与,按时保质完成训练任务。训练任务评分标准从严把握,发现严重抄袭他人论文或作品的,或完成质量低下(不及格),发回重做,直至合格。

2、训练过程中,学院分类安排辅导讲座,教师提供指导,班导师负责日常组织和推进。

3、建立训练台帐,记录每名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不思进取,训练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完成为止。特殊情况完成任务有困难的,经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批准后,可不参加训练或延时完成任务。

4、无故不参加训练或完成训练任务质量低下的达到2次以上的(论文或作品不及格),列入学业预警范围。

5、一年级提交论文的每篇记0.1第二课堂学分;完成数学建模论文、数据挖掘论文、软件的,每篇(件)记0.3第二课堂学分;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获立项的,按《五邑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办法》记第二课堂学分。

6、每学期分类评选出510个优秀项目或个人,给予奖励,并记第二课堂学分。一等奖记1学分,二等奖记0.8学分,三等奖记0.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