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定位
为适应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响应“广东强芯”工程对集成电路相关人才的培养需求,五邑大学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尤其是新能源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五邑大学“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微电子领域的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尤其是新能源和微电子行业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在新能源、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有较好发展,优秀者能够成为中高层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培养规格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加弹性学制, 标准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毕业学分要求至少取得171分,其中必修课155分,选修课16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 知识方面:具备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新能源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行业中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熟悉行业发展需求和前沿科学技术。
➢ 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分析和解决行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尤其是新能源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相关行业中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 素质方面: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通过终身学习实现知识更新与能力提高。
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专项实践课和个性培养课六大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模块方向学生选择对应的模块课程。
实验/实践教学方面,专业依托基础实验(实践)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应用/创新实践,构建了“多样化、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 基础实验(实践)课程:基础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与CAD、金工实习、电子实习
➢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电化学实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模块限选)/微电子实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模块限选)、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实验、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新能源器件设计实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模块限选)/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设计实验(微电子材料与器件模块限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 应用/创新实践:材料专业综合训练、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企业实践学习、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师资队伍
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于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该学院成立于2009年,为学校目前重点发展和支持建设的学院。学院近年来从牛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海内外科研单位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重点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另聘有多名包含院士、国家杰青在内的特聘教授作为专业顾问。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充满活力、发展后劲强。
教学条件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具有齐全的、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已建成实验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备先进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量子效率测试仪,聚焦拉曼光谱仪,电化学质谱,高效液相色谱,锂电测试平台等,总价值超过1亿元。建立了“多样化、多平台、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现有专业实验室6个, 800元以上设备总资产793万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等四个平台,面向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同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朗达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美尼电池有限公司、广东佳成新能源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关系。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相关微电池材料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国家专业质量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面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近四年主持教研项目25项,2021年获得五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科研能力突出,近四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纵、横向经费总和超过4000万元,在Nat.Commun., 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5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中心,二能力,三目标,四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活动,促进教学与科研融合育人。以项目和竞赛驱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竞赛,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完成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的综合训练,实现个性化的培养,人才培养效果显著。